時下,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,借助微博、微信等社交平臺的微營銷風頭正勁,木門品牌企業紛紛試水嘗鮮。不過,事物都具有兩面性,以“熟人經濟”為主的微營銷憑借其低門檻飽受追捧,但同時也引發廣泛爭議。
“熟人經濟”是把雙刃劍
“微營銷方式之所以受到大家追捧,這跟它‘熟人經濟’有關,買賣雙方互相了解,對質量和價格都比較放心。”采訪中,某業內人士表示,在微營銷的過程中,往往是通過自己的朋友或朋友的朋友來傳播產品信息,并向自己的熟人產生購買的“熟人經濟”,質量信譽都可靠有保證。
更重要的是,微營銷線上線下相結合的O2O模式,方便快捷促成交易。據某木門企業負責人介紹,在微營銷平臺上人們可以更迅速地傳播信息、更為便 利地省去中間流通環節的購買成本。相對來講微營銷是O2O營銷的一種表現形式,人們既可以在移動端進行產品的購買與支付,也可以在線上購買在線下交易。
另外,與傳統營銷相比,微營銷的優勢在于企業的潛在客戶搜集更精準,與客戶間的互動體驗更為完善,能夠及時獲取客戶的反饋意見進行企業的產品或 服務調整與升級,為木門商家做推廣宣傳提供新的渠道,加上與傳統的報紙、電視、雜志等傳播方式相比,微營銷低成本優勢,這也都是微營銷吸引受眾的重要因素。
木門消費者要留個心眼
不過,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,微營銷也不例外,虛擬平臺下法律監管的缺失,成為消費者維權路上的羈絆。
“有人利用熟人間或以熟人為介紹人進行營銷活動,但是銷售的卻是假冒偽劣產品。”業內人士說到,在微信做“買賣”,起初都是講究誠信為本,然而 在利益的誘惑下,部分人就開始以次充好,銷售假冒偽劣,不少人在收到貨物后發現上當受騙,不僅損害了自己的人際交往圈,同時也產生很多的消費糾紛。
另外,眼下還有部分木門商家使出“集贊送禮”的招數,但是有消費者多次參加卻鮮有“斬獲”:有的是在消費者努力“集贊”時被告知名額已滿,但是離活動截止日期還有數天;有的商家則是對用戶兌獎要求直接玩起了“躲貓貓”,令消費者覺得商家存在虛假宣傳和消費欺詐之嫌。
對木門消費者而言,木門企業的微營銷有好有壞,消費者切不可完全信任,在每一次購買的時候,留個心眼總是好的,千萬不要等到上了當之后才后悔當初。